2月15日的下午。我跟随着中学生一同前往化州市孔庙学堂。距离上一次踏入孔庙还是一个初一的学生,当时的孔庙并没有现在修缮的美观,也因为年少懵懂于是没有过多的逗留。而这已是大三学生再次踏进孔庙参观与学习。
化州孔庙,又叫文庙、学宫,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古州郡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十分壮丽。它与海南的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化州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嘉定2年(1209年),州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这为孔庙的雏体。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清朝乾隆13年(1748年)复迁旧址,嘉庆5年秋至次年,最后确定孔庙规模和布局。这座孔庙地理历史已有上百年之久,而建设在孔庙隔壁的化州市实验中学的教学建筑也有一百年多的历史,这个中学的之前是化州市重点中学第一中学所在地,现已搬去新地方。前后在孔庙旁的学校,都可以看出学生都会受到孔庙的熏陶。学校老师会带领学生过来孔庙进行学习与参观,就像今天这样。
进入孔庙后,在前面有开阔的广场,庙东为青云路,直上是一座三间的明伦堂,明伦堂之左为学正署,再拾级而上是尊经阁,此阁3间,上下2层,原为教谕讲课之堂。东西两门各有中左右三门。进门“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场一座,拾级上为“大城门”,门左侧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下级为丹墀,丹墀左右为东西二庑,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梁画栋,盘龙飞凤,十分瑰丽,顶层上阁由玲珑剔透的木楔子叠承,飞檐翘起,殿盖琉璃筒瓦,殿上二龙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甬道通联始建于崇祯年间的石龙书院,有长廊环回。
由此看出孔庙的建筑保留当时古代东方建筑的独特风格,同时也是化州市为数不多的宋代建筑。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其实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它不仅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庙中记载着孔子与儒家的相关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里面的壁画详细的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及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不仅让我缅怀圣人,学习儒家思想,也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应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美德。进入学堂里,看到竹木制作的桌椅、孔子名言的木牌以及孔子的挂画,感受到浓厚的学堂气氛以及古人学习的场景。
随后,我还参观了二十四孝图的石壁画,壁画上描绘这古人对孝的理解和记载。在这些故事里,虽说都是围绕着“孝”道,但是放在现代社会的理解又有些出入,所以,我在观看完所有壁画后,深深感受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在我看来,孝是应当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搬取古代的孝道,迂腐是愚蠢的,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善孝为先,“孝” 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师范生在学习教育学后可以知道儒学一直非常重视教育,尊重知识,"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尊重人才,"贤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孔子自己身体力行,培养了众多的学生,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历代学者的丰富充实,使之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很高科学性的教育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很多教育者所熟知的圣人,同时也要学习儒家思想中优良的教育观。
作为新一代青年,不仅要学习现代思想,也要回望过去学习古人的智慧。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应该担当的责任,让传统文化滋养一代又一代人们。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在这次参观孔庙更加确定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结人:李健浩
2023年2月15日